空气净化器,向来都是属于“靠天吃饭”的产品。回顾前几年的空净产品爆发式增长,可以看到:2015年的下半年开始,受雾霾天气的频发影响,加上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国内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的认知、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个时间段成为空气净化市场的“拐点”。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空气净化器作为一种专业改善和解决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健康电器产品,已从原先的大众认知进入认可阶段并被广泛选购,由特殊用途产品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但是,空气净化器虚标问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是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央视也曾多次报道空气净化器虚标适用面积等问题。
中国空气净化器的产业历史并不长,真正起步始于2003年的“非典”,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特别是2015年前后受雾霾的影响,产业才进入发展高峰。
然而空气净化器的技术其实并不复杂,大多数厂家使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陈旧技术,一些附加的功能技术也多以噱头吸引消费者。
至于效果如何,消费者其实并没有切身感受。反而日益暴露出很多问题:
恶性营销,行业乱象丛生
在营销层面,整个空气净化器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产品认证乱、标注数据乱、文字宣传乱、设计缺陷、标价虚高等问题,让消费者在选购时眼花缭乱,买回家后大跌眼镜。
技术落后,价格却很高昂
有专家表示,部分中小企业设计生产的室内空气净化器,其成本大都在千元左右。
那些售价万元甚至几万元的产品,和千元产品用起来效果其实差不了多少。
然而空气净化器市场上种种“乱象”的存在,总给人一种相关企业为了谋利,从来不考虑整个行业发展前景的印象。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很多人只看到空净市场前景很美好,却不知道眼下很残酷。
数据显示,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好转,蓝天逐渐增多,空气净化器的销售市场一度很惨淡,与火爆的年份相比几乎是腰斩的销量。
所以,这也是整个空气净化器厂商和行业从业者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空气净化器市场陷入瓶颈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必须看到空气净化器与白电、黑电等大家电的产业环境不同,空气净化器除了同样
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及前景,同时其出现增长的契机在于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普及带来了信息透明度提升,大众除了对雾霾、家庭污染都感同身受之外,互联网的信息快速传播,放大了用户群体对于生存环境的焦虑及忧患意识,因此净化器在实现突破之初就带上了强烈的互联网属性。
因此,空气净化器市场要破局,企业要破除传统的产品设计模式。
一切围绕用户体验,服务至上的原则,注重使用场景的实际应用落地。比如说我国的地域性差异,南方北方的空气环境就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空气净化器的功能需求也是不一样的。简单的来说,南方较湿润,空气质量普遍比较好,这样其实对氧含量,除湿,有特别的需求。
北方干燥,pm2.5的问题大于CO2问题,迫使用户暂时放弃了其他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但是,如果从用户自身角度出发,所有关于环境舒适的因素。
企业其实都要去解决,才符合互联网极致体验的原则。
空气净化器市场需要拥抱这种用户场景深层次的,立体化的需求。
主动求变,立足于除霾净化,寻求与上下游产业进行生态合作,构建从检测到大数据分析,再到专家治理建议,治理设备或其他措施的实施。
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用户需求被满足的流程。
而在构建生态的道路上,自然少不了开放和协作,空气净化器企业要主动和独立第三方检测企业,新风系统企业,包括空调,加湿机,除湿机等企业建立深度业务联系,共同探索生态搭建思路和具体实施路径。
这样,在空气净化器白热化竞争,陷入市场瓶颈期的今天,方可以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