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关于“新风体量做不大”的问题。其实,在传统的舒适家居行业,通常我们用“冷、暖、风、水、智”五大产品单元来概括,为什么是“冷、暖、风、水、智”,而不是“水、暖、风、冷、智”,或者其他的叫法,这其实关乎着行业的一个公知,那就是按当前的市场应用、需求规模来排列。不难看出,在五大产品单元中,新风其实紧随“冷暖”之后,还在净水之前。据数据显示,2021年新风体量为85个亿左右,而净水的体量却达到了400多个亿,这与“冷、暖、风、水、智”的规模排列显然严重不符,至少现在看来,新风的体量远远没有净水大,也意味着,实则新风还大有作为。
翻开新风行业的发展史,我们很容易找到三个关键点:一是,2015年穹顶之下的雾霾恐慌形成的市场大爆发;二是,2018年,在国家“坚决打赢大气污染攻坚战”政策的推动下,雾霾红利渐失,新风行业发展放缓;三是,自2020年初的三年疫情教育,消费者对于新风产品有了更为正确的认知。可以说,从2015到2022年,新风行业似乎还在吃着社会大环境“灾难”的红利。这显然对于一个正处在“扩大”体量的行业,是极其不利的,也是不正常的。
再结合上文提到的五大重要因素的制约,如何将新风的体量做大,这个话题显得更为沉重。事实上,抛却一些人为或主观因素外,新风体量能不能做大,关键还得看你是否能够真正洞察行业及消费趋势,并迅速形成响应的解决方案,将技术方案与场景应用结合,努力提升自我的产品力才是王道。
应该说,无论是作为居民改善性生活需求,还是作为减碳、节能的气候改善方案,新风行业都还可以持续挖潜,做深做透,远远还没到纠结于如何做大体量的地步,关键点是在于如何做,以什么样的态度做。
在刚刚结束的2022中国制冷展上,不少新风企业纷纷带来了当下最热门的新风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在百朗新风的八大展区中,笔者看到了七大新风系统应用解决方案的展示。例如,在“双碳”的国策下推出的超低能耗新风系统EWP系列,其产品搭载了高分子膜交换芯,能量回收率高达70%;在消杀助力抗疫解决方案方面,推出了其全新升级NOAHPLUS系列新风系统,采用的纳米雾除菌技术,可实现抗菌抗病毒高达99.9%;对于时下正热的校园新风以及除湿新风,也有更为可靠的应对解决方案。
不难发现,七大新风应用解决方案的背后也就是七个巨大的潜力市场,也是未来新风产业升量的方向,市场并不小。同样的,在百朗新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专注成就专业,专业成就市场的诸般可能。但这些表象的背后,一定是深厚的沉淀。
来自百朗的黑科技
据了解,成立于1932年的百朗新风,近百年来,一直专注于提供室内空气品质提升解决方案。2005年,百朗新风进入中国,并在广东惠州建立了生产研发基地,这也是百朗新风在亚洲建立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公司不仅拥有设备先进的生产线和功能齐全的实验测试设备,同时依托中、美、加三国专家技术团队,在新风产品的研发和前沿应用开发上一直走在同行的前列。
“‘碳’寻未来,共赢好空气”,这是百朗新风在第23届中国制冷展上的品牌主张,也可以说是百朗新风的立身之本。借此,我们也大可自问,新风行业的立身之本又是什么呢?相交于家电、暖通其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应用,新风实则在国内市场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属于潜力股,因此更应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个市场的红利都只会属于少数人。有播种才有收获,有初心方有未来。其实,对于新风而言,我们毋庸去怀疑它的体量,而更需思考的是,如何做大体量,企业如何立身,行业如何立命,单就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不管其他因素如何,而最为关键的落点,理应在产品力。
做大体量,我们更相信专注、专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