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又有几个同行开始做静电式空气净化器”,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4号馆的一侧,见到来访的朋友时,马文炳第一句话还是和他最热衷的静电式空气净化器有关。

马文炳在浙江海宁有一个静电式空气净化器的研发中心和几处生产厂房,他为自己空气净化器注册的品牌是优莎娜,此外,也为国内外几个知名品牌代工生产。尽管国人并不太熟悉优莎娜这个品牌,但马文炳在圈内小有名气,即将出台的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他也有深度参与。
2014年9月16日~18日,第八届空气净化展在北京举行,参与这个展览的,大多是国内知名的空气净化厂商。对这次展会,马文炳非常重视,他的展区是整个空气净化展里较有规模,也是最为活跃的一家。
对马文炳来说,介绍自己的产品是最欢乐的事情,在看到有几家厂商也和他一样打出静电式空气净化器的口号时,他不无自豪地说,“你看,我完全可以说是中国静电式空气净化器的开拓者”,然后指着自己的宣传语,像孩子一样笑得很开心。
在优莎娜站台上,公司logo下就是这样一行大大的文字:“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领导者”。
他很早开始关注PM2.5
马文炳说,早在2009年,他就下定决心要进入空气净化器领域。2009年“非典”最为肆虐的时刻,他正在石家庄出差,由于部分客车停运,他只能多次换车,辗转回到浙江海宁。
一次换车途中,旁边有旅客被发现为“非典”疑似患者,马文炳也接受了7天的隔离,在此期间,他了解到医院对清新空气的需求,也第一次知道医院采用的,就是静电式空气净化器,然后,他知道什么是PM2.5,也知道慢慢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的原理和解决方式。
从隔离病房出来后,马文炳和他的朋友们进行过一场很有意思的对话,他问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PM2.5,当时只有一个人含含糊糊地表示了解,但实际上,这人对PM2.5一无所知。
马文炳的几个朋友都是太阳能热水器厂商,当时,海宁最火爆的产业之一,就是太阳能热水器,而这也是马文炳挖到第一桶金的领域。
海宁的太阳能产业从1992年开始发展,目前,在海宁周围20公里范围内,就集聚有650多家太阳能企业,年产值55亿元以上,占全国太阳能产业的近15%,是中国太阳能产业长江以南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
从海宁的太阳能产品线看,这里集中的主要是水箱企业,而马文炳也从这里发家。
“发明家”的创业路
在朋友们互相玩笑的时候,马文炳很享受大家给他的“发明家”头衔,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我有专利的”。
他的第一个专利,就是太阳能热水器的自动上水阀。在当时,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供水时,判断水箱是否注满的方式就是留一根信号水管,满溢的水通过信号管流出来,告诉使用者别再注水,如果没有及时关闭供水阀门,就会形成浪费。
对这个问题,马文炳特意发明了自动上水阀,这个阀门在判定水箱注满水后,会立刻关闭阀门,切断供水,有效防止浪费。对自己的这项专利,马文炳更得意的是它完全不需要专门设置电源。
背着自己发明的上水阀,马文炳开始了创业之路,在留下电话之后,他把上水阀送给客户使用,如果客户满意就给他打款。不出所料,马文炳的这项发明很有市场,他也走上了成功的第一步。
马文炳的第二项重大发明,就是热水跟踪器,可以让热水器水箱内往外供水的水管始终对准水箱内温度最高的区域。然后,马文炳有推出了“土豪金”色系的热水器水箱,这几项创新让他在海宁激烈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上站稳脚跟。
浙商马文炳的“舍得”之道
马文炳喜欢自身“浙商”的身份,从明朝首富沈万三开始,到民国时期的虞洽卿、黄楚九,以及现代的杨元庆、马云、丁磊、陈天桥、李书福等人,浙商就一直是中国最不能忽视的商业群体,在总结这个群体的时候,关键词就是“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
在太阳能领域,海宁的大小浙商们“低调”地“共赢”着,马文炳的几项专利也被大家所使用。这时候,马文炳“敢闯”的劲头冒出来,他大胆地“舍得”——在2009年意识到空气净化领域的商机之后,马文炳把经营重点转移到大家并不太熟悉的空气净化器的领域。
马文炳很相信缘分,他的总工程师是在火车站“挖”来的,当时,萍水相逢的两个人聊到热爱的发明话题一发不可收拾,然后,意气风发的马文炳邀请刚认识的工程师一起,投资进行空气净化器的研发。
在当时,国内对于静电式空气净化器的研究并不多,所以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做太阳能赚来的那些钱,慢慢变成了空气净化器的研发费用,连总工程师都有些紧张,担心这个项目难以维持,幸运的是,最终成型的产品让马文炳很满意。
对于马文炳的产品,香港、澳门以及德国的许多品牌很感兴趣,找他代工,在海外的许多赌场和大型商场,就有马文炳提供的空气净化器,他最重要的几个合作伙伴,也是展会上认识的,马文炳的产品总是能吸引到业内人士的目光,他现在较为发愁的,是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
精品“偏执狂”
9月1日,马文炳的天猫店正式上线,出乎意料的是,很快就卖出了好几台,最近销售的势头也不错。在装修天猫店时,他一直想凸显的,就是他的产品在静电式领域的创新。
和合作伙伴聊天的时候,他喜欢在办公室拿一块白板,边写边说来讲述产品的原理,他还会拿起竞争对手的滤网,讲述这种净化器效果会随着灰尘的增多而效果递减,会讲静电杀菌的快速有效。
在聊到去除甲醛的原理时,马文炳表示这是一项保密的专利,并冠以“滤坝”的名字,他很自信对于甲醛的去除能力。
和朋友聊起来,他滔滔不绝的话题还有一个,那就是空气净化器的“智能化”,他认为空气净化器不应该造成用户更多的操作,一次设置后,净化器能自动开启、自动关闭,不声不响地担任好家庭“空气管家”的重任。在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的讨论上,他一直在提的建议就是要给净化器设置更换滤网的提示,给净化器更智能的软件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