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它不同于以往建筑在风格、形式上的流派“演变”,而是一场深入人类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变革。为此,在建筑设计理念和内在品质上都称得上全方位的提升。它涵盖了建材绿色、设备绿色、施工绿色、管理绿色等方面。除了人们关注的健康与环保、室内外绿化,同时还包括生态、节能、节水、节地、使用绿色能源、可循环利用、可再生材料等方面的设计。奥运场馆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实际上是传统建筑构思与当代绿色文明交织的产物。
奥运场馆在建设中,做到尽量减少材料用量,多用钢材、石膏板、创花板、塑料等可循环材料,同时注重环保纳米材料、膜技术、新型保温材料的使用。如“水立方”使用的ETFE膜耐腐蚀、透光性、保温性、自洁性俱佳,且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可达15-20年。很多场馆还做到资源与能源的有效利用。如国家体育馆的屋顶和南立面部分玻璃幕墙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帆板,使该馆兼具100kw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功能,每年可发电9.7万度,除满足自需外,其余并入电网。很多场馆非常重视水的有效利用、节水、废水处理和水的循环利用,充分利用中水。从施工开始到场馆投入使用始终注意产品的可回收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垃圾,全都建起密闭式垃圾站,实现垃圾分类,达到90%的垃圾回收率。只有10%的无机垃圾会被运出场外,其余分选和粉碎,加入混料后进行两次发酵,变成堆肥,用于公园、绿地施肥。
本着绿色奥运,以人为本的理念,各个场馆及配套设施十分注意运动员和广大观众的舒适度,从温度控制、声光控制和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上着手,使其达到极佳状态。如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换气机的采用,使排风与新风进行热交换,使降温温差缩小,又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在鸟巢的任何位置都能享受到自然光和自然风,其内部的语言清晰度指数达到0.6的市水平。羽毛球馆的风速可控制在0.2米/秒以下,确保运动员发挥最佳水平,不受风的干扰,观众席的温度控制在25-27℃之间。
总之在2008年奥运场馆建设中,高科技手段、高新技术的应用比比皆是、美不胜举,如再生水热泵、太阳能除湿、风力发电、室内外空气微循环装置、多项绿色环保材料、高标准绿色涂料、多立管技术等30多项高新技术。其规模之大、设施之多、技术之先进、节能减排效果之明鲜将会超越历届奥运会。新北京,新奥运就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