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供热、供气、道路桥梁等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又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十一五”期间,市政公用设施供给能力与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底,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达1.06万亿元,是“十五”末的1.9倍。全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达51万公里,是“十五”末的1.3倍。用水普及率96.13%,比“十五”末增加5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91.42%,比“十五”末增加9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379554.1万平方米,是“十五”末的1.5倍。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至2009年底,我国内地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长春、大连、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建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933公里。
市政公用事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行业改革不断深化。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已经打破垄断局面,全面开放,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良好的竞争机制正在形成。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经营机制,实施特许经营,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同时,政府对市政公用事业的监管并未放松,政府职责由直接提供服务变为监督管理,提高了市政公用事业服务水平,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这几年,通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镇生态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到2009年底,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22%,比“十五”末增加近6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66平方米,是“十五”末的1.4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国共有无害化垃圾处理厂567座,比“十五”末增加了96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1%,比“十五”末增加近20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城镇人居环境改善取得的显著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和国际社会普遍认可。2001年至今,全国共有20个城市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87个城市(县)的286个项目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11个城市经推荐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
巴巴传媒——中国新风网整理编辑